2025年04月08日星期二
中藥用沸水沖泡影響藥物療效
湯劑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劑型,。為了提高湯劑的療效,,對中藥的煎法歷來都很講究,如明朝李時珍說:“凡物湯藥雖品物專精,修治如法,而煎煮者,魯莽造次,,水火不良,火候失度,,則藥亦無功”,。清代醫(yī)學家徐靈胎也說:“煎藥之法最宜深講,藥之效與不效,,全在于此,。”為了提高湯劑的療效,,必須重視中藥的 煎煮,。有人習慣于在中藥煎前用沸水浸泡藥材,認為這樣既縮短煎煮時間,,又可使中藥有效成分盡可能多地溶出,,這實際上是缺乏科學的認識誤區(qū),中藥不可用沸水泡,。
中藥所含的蛋白質遇沸水會因驟然受熱而凝固,,并使細胞壁硬化,外層形成緊密的胞膜,,阻礙內在成分充分溶出,。中藥所含高分子物質,遇沸水后易形成膠體,,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滲出。中藥切制,、粉碎時,,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熱而糊化,阻礙藥材毛細管通道,,使水分難以滲入,,成分溶解后又難以向外 擴散,最終影響成分煎出,。芳香性中藥,,如薄荷,、紫蘇、廣木香,、砂仁,、豆蔻等,含揮發(fā)油及揮發(fā)性物質,,遇熱易揮發(fā),,則不僅忌用沸水泡,煎煮時更應后下,。一般而言,,中藥煎前多用涼水泡,泡30分鐘左右,;但有實驗提示,,中藥煎前浸泡的最適水溫為40℃~50℃,此條件既使藥材濕潤充分膨脹,,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,。 |
| |||||
Copyright ? 2009-2025
北京市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
北京市衛(wèi)生健康委員會宣傳教育中心
|
|||||
|